网站首页 >> 业内资讯 >> 高温体验:铁路钢轨的“B超医生”
高温体验:铁路钢轨的“B超医生”
来源:陕西传媒网
现场作业人员正在进行钢轨探伤。
“火炉”持续升温,远远看去,热浪翻滚的千里铁道线上就像一个大蒸笼。7月31日,记者随着钢轨“B超医生”走进了他们高温下的一天。
“嘟…嘟…嘟…”,探伤工在日头最毒的时候,来回推动着超声波探伤仪,精确地检测着钢轨的每一寸 “肌肤”。记者一测,钢轨被太阳烤的温度竟有 50度,从探伤仪流出的像蛋清一样的耦合剂滴在钢轨上,很快就“消失”在烈日下。
43岁的李刚,是西安工务段综合车间“神探”作业班的一名探伤工,有着17年的探伤经验。他3年前与工友搭档,承包起了新丰镇2到6场631组道岔和180余条股道的加密探伤工作,期间共发现钢轨重伤600余处,有效防止了断轨事故发生,被“神探”作业班的工友们称为当之无愧的钢轨“B超医生”。
早上7:40,李刚和工友们携带25公斤重的探伤仪器、手工检查设备以及简易的干粮,从工区出发前往作业地点,在三民村站到三桥村站之间徒步进行钢轨探伤。一天下来,至少得检查七八公里钢轨。每天陇海线列车运行密集,李刚告诉记者,为了避车,平均3分钟就得抬着探伤仪上下铁道一次,一天至少得50多次,作业受到的干扰非常大。
简单的午饭过后,还在说笑的探伤工们抬着仪器上了铁道,马上像变了个人似的,时刻盯着探伤仪上的图像。 “以前都是使用锤、镜、钩这三样传统工具进行探伤,有了超声波探伤仪器后,探伤的准确度和效率大大提高。但是,在岔道等仪器检测不到的地方,还得靠传统工具” ,李刚抹着脸上的汗说道。
每到快收工的时候,探伤工们却没有半点即将到达终点的急切感和兴奋感,依旧是不紧不慢地推着探伤仪。用他们的话说,不能因为工作快结束了就放松警惕,也许问题就出在这最后几十米,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仔细。 (陕西日报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张蕊婷 乔洁)